江阴古称暨阳,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南朝·梁绍元年(公元555年)废县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处长江之南,遂称江阴郡,为“江阴”名称之开始。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江阴北枕长江,与靖江市隔江相望;南近沪宁线;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武进,地处苏锡常“金三角”的几何中心,全市总面积987.5平方公里。
江阴市人民法院的前身是江阴县司法科,1951年1月2日,江阴县司法科改组为江阴县人民法院,院址设在原寿山路95号。1954年10月,法院分设刑事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1956年,设立审判委员会。1956年8月15日,设立后塍、长泾两个人民法庭。1962年9月,设秘书室、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和长泾人民法庭。“文化大革命”期间,司法业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阴县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掌管。1973年9月,恢复江阴县人民法院,设秘书室、刑事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办公地点在高巷8号。1975年5月22日,中共江阴县委决定恢复和设立长泾、青阳、华士、澄西四个人民法庭。1980年8月1日,增设要塞人民法庭。1982年5月,设立经济审判庭。1983年3月,法院党组成立。1984年8月,法院搬入虹桥南路办公大楼。1987年7月28日,增设城郊、璜塘、祝塘人民法庭。1987年,江阴撤县建市,法院改称江阴市人民法院。1987年10月,设立执行庭。1988年8月,设立告诉申诉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周庄人民法庭、澄江人民法庭。1990年11月,设立政工科。1994年6月28日,法院办公大楼易地重建后落成,地址在澄江中路5号。1995年10月,司法警察队成立,1997年5月,更名为司法警察大队。1997年1月,设立滨江人民法庭。1999年10月,设立监察室,同年,滨江人民法庭撤销。2000年7月,告诉申诉审判庭撤销,分设立案庭和审判监督庭。2003年7月,璜塘人民法庭和祝塘人民法庭撤销,原辖区划归青阳人民法庭;撤销澄江人民法庭、要塞人民法庭、南闸人民法庭,合并设立滨江人民法庭。 2003年,新设少年审判庭、司法鉴定室。同年,民事审判庭更名为民事审判第一庭,经济审判庭更名为民事审判第二庭,执行庭更名为执行局。自 2003年3月起,新审判综合大楼开始建设,工程历时二年零二个月。2005年6月1日,新审判综合大楼正式启用,地址在天平路1号。2019年6月,江阴法院根据上级要求进行内设机构改革,改革后,江阴法院设置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第二庭、行政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速裁审判庭、执行局、审判管理办公室、政治部、综合办公室、司法行政装备科等12个内设机构。保留司法警察大队,作为江阴市人民法院直属行政机构。保留江阴市人民法院滨江人民法庭、临港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长泾人民法庭、周庄人民法庭、华士人民法庭、青阳人民法庭、徐霞客人民法庭这7个人民法庭作为江阴法院派出机构。
多年来,江阴法院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监督下,在上级法院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指导方针和公正与效率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全院干警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奋力拼搏,服务大局抓审判,突出重点抓基层,围绕公正抓队伍,开拓创新抓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审判业务、队伍建设、法院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建设平安江阴、法治江阴做出了应有贡献,受到了党委、政府、上级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好评,获得多项荣誉并受到上级表彰。
回首奋斗征程,江阴市人民法院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