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件风险评估等级虽然为正常,但为从源头上彻底化解纠纷,争取一下诉前调解。”南长法院民一庭庭长陈瑜眼见卷宗随案移送了《涉诉矛盾纠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表》,谨慎地交代着承办人员。
南长法院对涉诉矛盾纠纷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进行先期预测,由立案庭根据已经掌握的动态信息,提前预警。填写《评估表》的立案庭法官陈伟杰表示:“律师来立案时,当事人的女儿也来了,情绪非常激动。医疗纠纷历来敏感,我们填写评估表就是为了给审判部门提示和参考。”
上述案件当事人沈香兰因病情需要,经主治医师建议,在医院行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球囊成型术。手术后,沈香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患者家属一致认为是医院的手术过错导致沈香兰遭受如此重大的身体伤害。
今年以来,南长法院开拓创新,多措并举推进诉前调解工作,今年1至9月,诉前调解纠纷930件,调解成功率达 92.80%。各业务部门设立了诉前调解工作组,专门调解员收到相关材料后,在3个工作日内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截止今年9月底,南长法院借力于法医等第三方力量,积极运用风险评估结果的提示,取得了医疗纠纷案件100%的调撤率。
“这是我亲手绣的湘绣,你们一定要收下,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四川籍妇女陈金丽激动得哽咽。
苦命的陈金丽3个月前,心急火燎地赶到扬名法庭哭诉,早晨被丈夫家的亲戚扫地出门,强行搬走了其经营的烟酒店内的所有东西,现无处安身,要求办理离婚手续。陈金丽身无分文,身上仅有一张结婚证,南长法院当即与有关部门联系,为陈金丽争取到了免费15天的住宿。
第二天一大早,陈金丽又仓皇失措地来到法庭,声称烟酒店门口被丈夫张贴了低价转让的启事,如果小店被转让,她在无锡没有其他谋生能力了。鉴于情况紧急,扬名法庭牵头,联合了派出所、居委会,商谈了一些初步应急预案。法庭第一时间赶到烟酒店,明令告知陈金丽的丈夫周成根,法院已经受理了离婚诉讼,烟酒店不得转让,听候法院通知,立即取下了“转让启事”。
第三天,在法庭、居委的合力调解下,陈金丽和周成根达成了离婚协议,烟酒店继续由陈金丽经营,两人共同债务也一并得到了圆满的处理。
三天时间,在无锡无依无靠的弱势“外来妹”,在南长法院的帮扶下,摆脱了家庭暴力和无处安身的厄运,重拾了安定、踏实、有保障的未来。
“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用活调解手段,立足一个法字,结合一个情字,把握一个服字,终结一个了字。”扬名法庭庭长何英,精辟地总结调解心得。
南长法院通过覆盖全区各街道和社区的法院常驻调解点和设于法院以及下属法庭的人民调解室,发挥50多名特邀调解员作用开展协助调解和委托调解工作,较好地实现了诉调双向对接。今年1-9月份,南长法院民商事案件调解率60.59 %,同比上升25.43%,位于全市第一名。
“请问苏庭长吗?我有一些法律问题想向你请教一下……”一个颤巍巍的老人声音出现在民一庭副庭长苏晏的手机里。
“是我,你有什么问题别急,慢慢说。”电话这头的苏晏分明感受到了老人的胆怯和不安,他职业地安慰对方。
南长法院在辖区街道设立了6个调解指导组,由法官担任调解指导员,制订《调解指导员实施细则》。为直面群众司法期待,实现诉调无缝对接,南长法院印制了“调解指导员联系卡”,联系卡背面附上了法官的联系方式,由街道民调人员根据需求向辖区居民发放。
打电话的老人为张士凯,他就是依循联系卡上的电话咨询到苏晏法官的。张士凯年过六旬,视力残疾四级。1997年,他与前妻何文萍离婚,离婚后张老的身体大不如前,在子女的协调下,何文萍重回张老身边照顾饮食起居。
张士凯和何文萍起初还能互谅互让,相安无事,但时间渐长,双方以前无法调和的矛盾又爆发出来。最终,“昔日夫妻”相互埋怨、指责直至张士凯要求何文萍迁让,出现了张士凯晚上的法律求助电话。何文萍念及自己多年来的悉心照料,不甘心“净身出户”,要求经济补偿。
南长法院联合司法所、残联、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相关人员,4个人联手调解。苏晏在诉前调解过程中灵敏地寻找调解切入点,心平气和地攻心,引导双方考虑“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感情。其他人员结合周围邻居的评价,建议双方换位思考,不要意气用事,给子女徒增烦恼。最终事情出现了转机,张士凯和何文萍签署了《人民调解协议书》,自愿达成维持原状,继续由何文萍照顾张士凯生活现状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