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海南法院调研时,在听取海南高院关于开展“司法作风转变年”活动有关情况的汇报后指出,司法作风无小事,必须切实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司法作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通过狠抓作风建设,推动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见3月26日《人民法院报》)
作风建设看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司法作风建设尤其如此。因此,笔者认为,贯彻落实王胜俊院长上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紧扣当今司法工作的时代主题,适应司法工作的时代需求,给司法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给司法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与时俱进,树立与时代进步和司法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作风的走向。司法工作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在实践中形成的那些符合司法规律的一些新观念,无疑是推动司法作风建设和审判工作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笔者看来,作为法官,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要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并由此增强对“三个至上”、“动能司法”、“平民法官”等这些彰显着时代精神和特色的新要求、新观念的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和实践认同。只有顺应时代潮流,牢固树立与当今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与司法工作发展的时代需求相统一的新观念,才能真正将转变司法作风的具体要求,自觉地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给司法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顺势而为,拿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相适应的新举措。司法作风,不仅仅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方法问题。开展司法作风建设,必须以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为切入点,拿出诚心,亮出实招,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要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司法工作的特点,不断拓展借以转变司法作风的工作平台。总之,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人民法院就应当将作风建设的平台搭建在哪里。以民意沟通工作为例,现在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越来越多向网络汇集,面对这一新的情况,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勇于面对,主动作为,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有效措施积极予以回应而不是回避。
给司法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更重落实,健全完善能够全面客观评价作风建设成效的新标准。作风的好与坏,作风建设的实与不实,通过实践说了算,让群众说了算。司法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纸文件,一句承诺,而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司法作风建设应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衡量司法作风建设成效的标准也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巡视、案件质量评估、法官业绩考核等内部监督手段加强对司法作风建设的考核;另一方面,要打开大门,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强化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将司法作风建设更全面地置于“阳光”之下。
给司法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创先争优,以优良的精神风貌展现人民法官的新形象。司法作风建设,是每一名法官修身立业的必修课。每一名法官都是司法作风建设的主体。司法作风建设犹如“大合唱”,任何一个杂音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因此,在开展司法作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调动每一名法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先进,鞭策后进。要深入挖掘并树立一批密切联系群众、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的典型和主动服务群众、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典型。对先进典型的工作方法、经验和先进事迹进行要广泛宣传和推广;对实践性、指导性、示范性强的典型事例要及时纳入教育培训事例库并大力加以运用;对业务精湛、作风务实,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警,要纳入人才库并予以重用;在司法作风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先进精神,努力塑造新时期人民法院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1104/06/4470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