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辉 夏 倩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在社区设立诉讼服务工作站,让法官走到群众中间,在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需求,努力使老百姓不进法院门就能得到诉讼服务,不打官司也能解决闹心事。站点很小,服务却广;法官虽少,作用却大。
今年1月,崇安区法院陆续在辖区六个街道正式挂牌成立了诉讼服务工作站,建立起“10分钟诉讼服务圈”,每个站点到最远的居民家不超过10分钟行程。截至4月底,诉讼服务工作站共受理各类案件143起,成功调解案件73起,对当事人进行法律指导和法律咨询200余次。
■买菜的路上就可顺道与法官说事,过去怕进法院门,现在法院近了门槛低了
“陆法官,你每次都来得那么早啊。”民一庭副庭长陆杰抬头一看,迎面走来的王大婶正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但当陆杰走近时,王大婶却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王大婶,今晚儿子又要回来吃饭了吧,准备买什么好菜呢?”陆杰主动询问。这一问王大婶果然开口说了,“哎,陆法官,我想把我名下的房产给老大,另准备了20万元给小儿子,但小儿子对此意见很大,认为老大分得多,还准备和我打官司。这事要是被邻居们知道了,我可丢不起这个脸哪。”
听完王大婶的诉说,陆杰便打电话叫来她的两个儿子进行说和。小儿子一开始情绪很激动,但当大儿子称为了弥补弟弟,自己愿意再拿出5万元后,小儿子的情绪有所缓和。细心的陆杰抓住时机,在进行一番法理、人情的解析后,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小儿子还说以后要好好孝顺母亲。
“减轻当事人‘诉累’,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让他们打官司。法官进社区,‘前置’诉讼服务,体现民本司法。”崇安区法院院长刘一勤介绍说,诉讼服务工作站每周五派法官进站办公,平时聘请人民调解员值班,接受群众咨询、就地开庭、开展调解和普法工作,“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办法、最经济的投入,给群众最优质的司法服务。”
■打个电话一会儿就有人上门调解,感觉法官就在咱老百姓中间
一件民事案件如果按照正常的立案、排期、审理、判决等流程办理,有时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可自从有了诉讼服务工作站,很多事立马就能得到解决。
“今天我很激动,前几天我还住在‘水帘洞’里,没想到赵大松一来就把我全家都解救了,我太感谢他了,法院这个诉讼服务站还真管用。”网友“吾爱春风”在微博上打趣地写道。
这位网友就是家住崇安寺街道镇巷小区的吴女士。吴女士家住一楼,因二楼管道漏水导致家里的墙壁潮湿,地板翘起,卫生间滴水,家里一团糟。无奈之下,吴女士一个电话打到诉讼服务工作站向法官求助。
当时,赵大松正在工作站,他立即向居委会询问了二楼王某家的有关情况,并在8分钟内赶到了吴女士家。
当天下午,吴女士要求王某赔偿3500元损失,王某只肯出2000元。在赵大松反复调解下,王某同意赔偿3000元,此纠纷未进入诉讼程序便得以解决。
这样的事在崇安区并不少见。崇安区是繁华的市区,又有大批面临拆迁的老房屋,邻里、社区之间时常发生纠纷。楼道漏水、采光、占用公共通道等问题很容易引发口角。
如何拓展纠纷化解的有效途径?崇安区法院特聘“无锡共产党员楷模”赵大松作为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在与社区调解员联络过程中及时掌握民间矛盾纠纷信息,以及潜在的可能引发纠纷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及时与法院联系,并引导当事人用合法的方式反映合理的诉求。
法院则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定期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工作考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诉前服务。
据介绍,诉讼服务工作站成立以来,成功调解漏水纠纷20起,楼道采光问题3起,件件案结事了。
■有了法院设的一个服务站点,感觉正气足邪气少了,老百姓不怕有事了
来无锡打工的刘某在工作时因机器操作不当而被切断了手指落下残疾,工厂老板不肯支付医疗费。当时适逢春节回家过年,全家都等着刘某的工资。
来到广瑞路街道的诉讼服务工作站时,刘某还在因为诉讼费的原因为是否找法官而犹豫。法官钱桂芳得知这一情况后,亲切地告诉刘某,在诉讼服务工作站解决纠纷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
经钱桂芳耐心调解,工厂老板很快支付了5000元赔偿款。刘某拿到钱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不让一名群众因为经济原因而无力维护自身权益,不让一个经济困难的权利人因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而陷入困境。崇安区法院为了让“弱势群体”不再“弱势”,坚持做到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优先,为弱势群体诉讼撑开了保护伞。
40岁的周某是一家装潢公司的负责人。“以前我经常因客户拖欠装潢款而打官司,就算法院调解了,但还会因当事人无能力支付而担惊受怕。这次在崇安法院就不同了,没想到不花一分钱进个诉讼服务工作站就能拿到一份《司法确认书》。”周某感慨道。
这份由法院出具的《司法确认书》表示当事人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书具有了法律约束力,如果一方当事人想反悔,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据悉,崇安区法院诉讼服务工作站已做出了2份司法确认书。
自从建立了诉讼服务工作站,法官进了社区,老板不敢恶意欠薪了、家暴施暴者明显少了、邻里间有纠纷不吵闹而找法官评理了。同时,崇安区法院受理的案件数大大下降:今年一季度,民事案件同比下降11%,商事案件下降7%,行政案件下降4%,刑事案件下降3%。
和群众坐在 一条板凳上说事
崇安区崇安寺街道位于无锡市中心,典型的无锡老城区,人口密集,周围有好几个小区,一块不大的“崇安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工作站”挂在街道办事处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斗室门前,牌子虽小却很显眼。室内只有一套办公桌椅和一张长条椅,另有一部电话机和一台电脑。街道干部称这是“派出法院”。
“身边有了法官,有点什么闹心的事,立马就可以得到帮助或解决,就像到菜场买菜一样方便,心里头感到很是踏实。”68岁的王大妈就住在附近,几乎每天忙完家务后都要到“派出法院”坐一坐,与法官或法院聘请的联络员拉拉家常,说说家里的事和邻里的纠结。王大妈说,才3个多月她就认识了11个法官,个个都能说上名字来。
法官轮流进站服务是崇安区法院的一项制度,也是联系群众的一种方式。
“面对面交流,心与心碰撞,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说的是心里话,看到的是实际问题,听到的是群众的心声,收获的是真知灼见,有利于赢得民心,化解矛盾。”崇安区法院立案庭庭长胡健宪是诉讼服务工作站轮值最多的法官之一,谈及诉讼服务工作站的作用,他感触颇深。
胡健宪在与群众交谈中了解到,一些群众进入法院大门就“战栗”,因此不敢轻易走近。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导致了一些法官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法官就是要沉下去,主动去了解当事人的情况,要改变坐堂问案的机械方式,深入群众中断案。”这是崇安区法院广益法庭副庭长刘坚所坚持的办案理念。
刘坚体会到,“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面”,法官不仅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而且需要有较丰富的审判经验,熟悉社情民意、民风民俗,这就要求法官走入基层,倾听当事人的想法。
在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中,刘坚归纳出了调解办案的诸多方法,如良心启发式、感情引导式、后果反思式、案例对比式。
“现在一些社会矛盾不是法院一家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充分整合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整体合力。”崇安区法院副院长洪生富说。
2008年,崇安区法院进行了司法“反家暴”的试点工作,发出了全国第一份“人身保护令”,但这一纸法律文书是在妇联、街道和公安的配合下才真正发挥作用的。此外,社区群众的监督作用也不可小视。“从中我们认识到,新时期司法不能脱离群众,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洪生富说。
崇安区法院民一庭庭长潘峰介绍,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中,目前为止共发出了11份“人身保护令”,包括亭子桥街道、崇安寺街道等四个区域。
据街道干部反映,现在社区有了诉讼服务工作站,群众反映情况更方便,心里也好像有了靠山,法院的这些“人身保护令”落实得更好了。
让老百姓感觉到法官就在身边
赵正辉 刘宏伟
访谈对象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院长 刘一勤
法周刊:基层法院处在联系群众的最前沿,你认为新形势下司法应当怎样走群众路线?
刘一勤:坚持群众路线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也是司法的不竭动力。
崇安区法院地处无锡人口最密集、人流量最大、商业活动最多的区域,也是老城区改造任务最重、社会矛盾最突出的地区。要做到司法公开、公平、公正,让人民群众满意,必须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目标,认真履行审判职能,全力做好司法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让老百姓感觉到法官就在身边,随处都有“说话”的地方。
为此,近年来我们落实院长接待日、庭长随时接待以及回访案件当事人制度,耐心倾听当事人意见;开展院庭长定向结对联系工作,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络;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人民陪审员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沟通民意功能的最大化;与辖区六个街道“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共建活动,整合人民法院的法律优势和街道基层组织的政治优势,以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与化解并重为原则,实现共建地区的和谐发展;建立无锡法院系统首个“党建驿站”,搭建服务平台、活动平台、教育平台,广泛组织法官进企业、进街道、进社区活动,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呼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参加法院重大活动、旁听案件庭审;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普通群众和各界人士到法院参观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法周刊:建立“十分钟诉讼服务圈”是一项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举措,经过初步的实践有什么体会?
刘一勤:当前,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的要求越来越高,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过去的方式方法已不适应案件增长的要求,化解矛盾纠纷的渠道和力度已无法解决法院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在社区设立诉讼服务工作站,建立“十分钟诉讼服务圈”,让法官轮流进站服务,使之成为服务社会的平台、沟通民意的桥梁、宣传法治的阵地,更好地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
经过初步的实践和尝试,“十分钟诉讼服务圈”已经有了明显成效,这就是进入法院的案件少了。我们体会到群众与法官拉近的不仅是距离,更是感情;增加的不仅是友谊,更是信任;得到的不仅是口头上的赞扬,还有实实在在的支持。同时,我们的法官真正了解了社会和群众,能够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和情感,懂得了如何与群众沟通,怎样更好地开展工作。
法周刊:司法如何进一步服务群众?在“十分钟诉讼服务圈”的基础上还有什么打算以及更好的做法?
刘一勤:我们将把“十分钟诉讼服务圈”作为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端口,作为全面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在现有基础上,着力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深化诉讼服务理念,把诉讼服务作为新时期法院工作为党的宗旨服务、为人民利益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载体;
二是进一步强化各项便捷功能,拓展诉讼服务职能和领域,改进诉讼服务方式方法,进一步便民利民;
三是注重有效化解矛盾,不断推出化解社会矛盾的新举措,减少涉诉信访;
四是进一步完善诉讼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推动诉讼服务工作站工作规范化建设;
五是进一步加强司法作风建设,通过诉讼服务工作站的实践,培养锻炼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诉讼服务队伍,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1-05/16/content_27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