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拆迁、遗产继承、股权分割等原因导致父子恩断义绝,兄弟割袍断义,夫妻反目成仇的事件不断增加,涉亲情案件随之产生。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针对涉亲情案件的新动态,把老百姓的闹心事放在自己心上,组织力量,集中调研,分析原因,区分类别,制定对策,以司法之手一针一线修补破碎的亲情,使一个又一个家庭恢复了温馨与和谐,在处理涉亲情案件中起到了良好效果。
□德化教育 以儒家思想的自律 与法律规范的他律, 启发当事人理性回归
周友和夏芬是夫妻,两人共同开办了一家机械公司,夏芬拥有60%的股份,担任公司的监事,周友拥有40%的股份,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2010年,根据当地的规划,公司所在地将会被征收。周友想利用这次拆迁机会把公司搬回苏北老家重新创业。夏芬却想钱已经赚得不少了,年纪也都不小了,不如留着钱,好好过下半辈。二人有了严重分歧。
夏芬提议召开了临时股东会,会议免去周友执行董事的职务,选举夏芬为公司执行董事,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此后,夏芬又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确认股东会决议合法有效,并责令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自己。
通过了解,主审法官察觉到周、夏二人有着较深的感情,矛盾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二人缺乏沟通,并非不可调和。加之双方家人对此事的态度也不理智,加剧了矛盾的激化。对此,主审法官在开庭前从夫妻感情、对子女的影响、家庭责任、法律规定等方面对周、夏二人进行德化教育。
“夫妇者,何谓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妇者,服也,以礼屈服”;“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白虎通·三纲六纪》)。面对当事人,法官讲述了这些儒家关于夫妇关系的至理名言,同时也对二人的亲友对此事的不理智进行了委婉的批评。
最后,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二人也表示经过此事,双方明白了亲情的重要性,以后遇到事情会多沟通,共同面对。
无独有偶,锡山法院今年5月审理了一起家庭析产纠纷,纠纷缘由同样是由于缺乏沟通与了解造成的兄弟之间的误会。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法官还说:“你们家兄弟姐妹多,父母把你们拉扯大不容易,你要体谅他们的苦心。所以,希望你能够好好想想,宽容一点,大度一点,和气地把这件事解决了。”
这是一件普通的家庭析产纠纷,但在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却是十分常见的。老袁是家中的长子,当年出钱翻修了老宅,现在根据当地的规划,老宅要被拆迁,为了明确房屋的所有权,他将父母和5个兄弟姐妹都告上了法庭。
面对这种情况,主审法官任笑均想,只有做通原告的思想工作,这个纠纷才能彻底地解决,于是就有了上面庭前德化教育的一幕。果然,经过几次的说服教育化解了纷争。
庭前德化教育,是锡山法院近年来的一项工作创新。法院集中力量对一线审判人员统一培训,在处理涉亲情案件时,要求承办人员根据案件的主要矛盾的类型,在开庭审理前后择机对当事人进行德化教育,通过传统道德伦理的教育去感化当事人、缓和矛盾,促成当事人的和解或悔改。
2008年以来,锡山法院共对2578件案件进行庭前德化教育,受教育人数达5000余人次,成功调解案件1753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心理疏导 以情感慰藉和 循循善诱弥合伤痕, 使过激心理得以矫正
何奶奶今年已经90岁了,两间老房子是何奶奶家的祖屋。小女儿早年远嫁广东,异乡生活的艰辛一直是何奶奶心头的牵挂。何奶奶一直想把这两间祖屋留给小女儿,好让她以后想回家的时候有个地方住。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两个儿子的强烈反对。
大儿子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哪有把祖屋留给女儿的道理?”二儿子也说:“你要是一定要把房子给她的话,那也行。不过,既然她拿了房子,她就该伺候你养老送终。我们什么也没拿,以后你要是有什么事,你也别找我们了。”
听了这话,何奶奶气血攻心,当场晕倒在地上。数日后,把几个儿女一起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履行自己的赡养义务。主审法官过元申体会到,当事人心理偏激,在依法划分权利义务的同时,必须进行心理疏导,缓和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学过心理咨询的过元申认识到,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的兴奋度常迅速地增强或减弱,从而形成情绪的波动不安,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为此,必须引导当事人全面、灵活、完整地评价事物,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
庭后,过元申亲自将何奶奶送回了家。在家里,过元申坐在何奶奶身边说:“您现在最大的愿望一定是儿孙和睦,而作为子女,您能身体健康其实也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总是最能包容的,我们也知道您不是真的想打官司,现在他们既然都承认了自己的糊涂,说明他们都是有孝心的。您就不要再生气了。”“也是,嗯,不生气了。”
通过心理疏导,过元申解开了何奶奶心中的疙瘩,消除了她和儿子之间的芥蒂。
心理疏导是近年来锡山法院在处理涉亲情案件的一个常态化工作机制。针对在涉亲情案件中老人、妇女和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容易受到心灵创伤的特点,法院要求审判人员在调判案件的同时对相关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尽量抚慰他们的心理,使受到伤害的亲情得以弥补和恢复。
为此,锡山法院聘请学校、医院等科研医疗机构的教授与专家利用业余时间对审判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培训,截至2011年6月,共组织培训7次,培训人员达1500余人次;一名法官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并到心理咨询培训机构参与模拟训练、定向培训及互动辅导35次。
□社会评价 以组织社会舆论力 推正气,抵制不良 风气的滋长
王东、王清与王良系堂兄弟关系,3人相邻而居,一直相安无事,可是最近老哥几个却因为几块砖而闹得不可开交,王东、王清还把王良给告上了法庭。
庭审中,王东称:“王良屋前有一块场地是我和王清家外出的必经之路,已有20年的历史了。今年1月,王良在场地上堆放一些砖块,阻断了我和王清两家人出行的通道。我们曾多次找王良协商,要求他把砖块搬走,可他就是不搬。争吵中,还动手打人。后来,他又用毛竹扎成围栏,完全阻断了两家通行的道路”。
王东、王清向法院起诉,要求王良排除妨碍,保持通道通行,并赔偿医药费。对此,王良说:“我们家的房子和他们家根本就不是在一排,他们从哪过都行,凭什么非要从我家门口过不可?那块场地是我家的,我有权处置。放砖、扎围栏都是我的权利。”双方在法庭上,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相让,火药味越来越浓。
几十年的兄弟可能反目成仇,主审法官钱丹俊宣布休庭,准备对整个案情充分了解后再行处理。
庭后,钱丹俊来到了王家兄弟居住的村子,找到了当地的司法协理员老李。在老李的协助下,王家兄弟周围的邻居们通过无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向乡亲们了解了王家兄弟的矛盾和道路通行的现实情况。最后,钱丹俊又到现场拍摄了照片并通知了双方当事人第二天到法院。
第二天,王东、王清和王良3兄弟到了法院,钱丹俊宣读了前日法庭所作的调查笔录,公布了问卷统计结果:法庭一共发出调查问卷18份,有效回收18份。其中13人认为王良屋前的场地是王东和王清家出门的必经之路,应当保证通行无障碍。最后,法庭又出示了现场照片。
“首先请你们兄弟几个听听村民是怎么评价这件事的。”钱丹俊接着说,“你们是兄弟,古人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几十年和和睦睦地都过来了,年老了反而为一些小事伤了感情,值得吗?”
听了村民对每个人的是非客观评价,以及法官的以理说法,王东、王清也表示自己有些冲动了。钱丹俊又说:“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几十年的兄弟亲情却因为这受到了伤害,我希望你们能够都让一步,协商解决此事。”最终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了和解协议。
所谓社会评价引入制度,即通过建立民意调查员、司法协理员、庭所共建等制度,将案件当事人住所地、案件发生地或了解案情的相关组织或者个人的陈述性评价或者针对一些碍于各种原因不愿直接作证的人,采取事先将需要了解的情况制作成无记名调查问卷而获得的统计性评价等社会评价引入案件的审理,为审判人员处理案件提供依据和参考。
社会评价引入制度为审判人员及时、有效地掌握案情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一些婚姻家庭类案件中,如家庭暴力、离婚等纠纷中,作为外人的司法审判人员很难通过当事人提供的有限证据全面具体地掌握案件的真实情况,通过对当事人家庭成员、亲友、邻居等与当事人有密切关系的人的调查,将他们的评价引入案件的审理,对审判人员准确把握矛盾焦点有着极为明显的效果,也为审判人员缓和矛盾、调解纠纷,促进当事人和解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自2010年该机制运行以来,锡山法院共向200余位基层干群、司法协理员等了解案件680起,听取并采纳社会评价612份,采纳率达90%,为有效解决亲情矛盾提供了帮助。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1-07/10/content_29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