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业军人到专业知识丰富的法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人却用“执行案件零投诉、司法考试三遍过、办案数量前五名”的事实来证明:转业军人也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法官”。他,就是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人民法院和桥法庭审判员储哲君。
熟悉储哲君的人都知道,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严格对待自己,认真对待工作,执著对待任务。1999年,储哲君从部队转业到市人民法院,从一个营职干部成为法院的一名书记员。法院的工作繁琐而又专业性很强,储哲君把压力转化成动力,认真工作,两年后被调往执行局从事执行工作。
执行工作被视为法院最难的一项工作,执行员不但要有敏锐的思路、充沛的体力,还要担负一年多达数十次的出差任务。尽管如此,储哲君丝毫没有退缩,他那股军人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工作中不断显现出来,渐渐地,他在执行工作方面小有名气,不少遇到相关案件的单位和个人指名要储哲君来执行。和桥一家水处理设备厂与河北唐山一家钢铁厂发生债务纠纷,对方欠该厂116万元,但该钢铁厂拒不履行法律义务。储哲君接手案件后,在周末就马不停蹄赶往唐山,然后又转战北京、石家庄等地,目的只是为了找出钢铁厂的银行资金账户。他巧妙地与当地纪委及有关部门做好沟通衔接工作,并向对方企业负责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连续五天的努力,最终在石家庄的一家银行找到了该钢铁厂的账户,运用法律手段为水处理设备厂挽回了115万元的损失。
想要当一名审判员,首先要通过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这对于已到“不惑之年”的储哲君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原本没有把这考试放在心上的他,2004年第一次参加考试时遭遇了“滑铁卢”。“没有基础,更需努力!”储哲君放下了失败的“包袱”,并在书本上留下了自勉的话。为了让自己能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他给自己订了量化考核目标,每天看书时间长达6小时。起床后看,午休时看,办案空隙看,睡前还要看,他抓住了一切能抓住的时间,每本书至少要看5遍以上。同时,储哲君向一些年轻同事请教。2006年,参加第三次司法考试,43岁的储哲君在考场中格外引人注目——年龄最大的考生。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拿到了走向法官道路的“通行证”。
和桥法庭是全市辖区最大的法庭,每年的案件总数在基层法庭中排名靠前。“那就让我去和桥法庭吧!”通过司法考试后,储哲君就向领导提出了申请。从2008年以来,储哲君每年在基层法庭的审执案件数就没有低于300件。难能可贵的是,储哲君办理的案件从未出现过矛盾激化的情况。2008年,储哲君审理了一起离婚案。家住万石镇的一位60岁的老人要与其再婚的妻子离婚,理由是再婚时对方故意隐瞒患癌症的事实。庭审时,被告没有出现在庭审现场。当天是周五,庭审结束后已近下班时间,但是细心的储哲君认为此案有疑点,需要向当事人求证,不能贸然判决。于是,他带着助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据邻居反映,已有好几天没见到这位老太太了。当储哲君了解到这一情况时,心想不好,立即找到原告家人寻找老太太,最后发现老太太已经死亡。“当时要是直接判离婚的话就成为一桩误判。做法官一定要谨慎,要对当事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