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
  • 栏 目:
  • 高级搜索
您是第位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锡山法院法官谈心工作室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分享到:
作者:刘家强  发布时间:2012-02-15 09:47:51 打印 字号: | |

聊一聊家长里短,辨一辨是非曲直。深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于20118月设立了江苏省首个以法官姓名命名的社区工作室——潘洪峰法官谈心调解工作室,让法官走下审判台、走出审判庭,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百姓的心坎里,用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朴实的语言,将案件化解在村头,化解在民间。

 

一、严格选拔标准,打造服务精品

 

法官谈心工作室的核心是法官。工作室的法官不仅承担着法律咨询,婚姻、邻里、人身损害、赡养、债务等民商事纠纷的排查、疏导与化解的工作职能,还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培训,审理、执行过程中当事人的约谈、调处,维稳、治安、拆迁工作中涉法问题的联动与调处等工作。因此,法官的道德品质、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等都直接影响着工作室工作的开展。

 

为确保法官谈心工作室试点工作建设顺利开展,老百姓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司法服务,为法官谈心工作室机制建设开一个好头,锡山法院以打造“服务精品”为目标,严格制定工作室负责法官选拔标准,确立“大局意识强、审判业务精、百姓信得过”的人才选择总体思路思路,并采取个人报名、部门推荐、法庭指导小组确定的方式层层筛选,集体论证确定最终人员,以确保优中选优,能够为工作室选到合适、合格的业务骨干。

 

二、区分案件特点,总结“谈心六法”

 

法官谈心工作室定点在基层,设立在社区,服务的对象是基层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工作室设立伊始,如何保证工作室工作顺利开展,如何使工作室的工作能够深入人心,不走过场,不摆样子,真正地被普通百姓认可、接受,切实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困难与法律问题成为锡山法院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为此,锡山法院全面梳理了近几年辖区案件的主要类型,分析不同案件的特点,总结人民群众涉诉纠纷矛盾的主要特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锡山法院决定将法官谈心工作室工作方法的重点放在“谈”上,通过“谈法、谈理、谈情”有针对性地将谈心方法归为六类:即释法谈、沟通谈、纳谏谈、警告谈、督促谈和安抚谈。针对不同的矛盾纠纷形式与工作需要综合运用这六种谈心方法,把法律给群众讲明白,把道理给百姓说清楚。

 

三、类化群众需求,确立“七个必谈”

 

解决群众纠纷困难,满足群众司法需求,方便群众日常生活是法官谈心工作室设立的初衷。为了切实落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宗旨,法官谈心工作室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确立了“走出去,请进来,开门服务”的基本原则,工作室工作人员始终把自己定位于公共服务者的角色,热诚服务,虚心求教。

 

工作室成立以来,法院工作人员积极地走访辖区群众,通过邀请座谈、入户采访、发放问卷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工作室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对调查数据的认真地整理分析,加之法院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工作需要,锡山法院确立了法官谈心工作室‘七必谈’的主要工作内容,即当事人对法院裁判不满的必谈,百姓提出需求的必谈,定期征求意见的必谈,涉老、少、妇纠纷的必谈,达成调解后反复的必谈,发现群体性隐患的必谈,受害人需安抚的必谈。“七必谈”得确立将法院工作与群众诉求有机结合,很好地满足了不同群体对司法机构的个性化需求。

 

目前,锡山法院法官谈心工作室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法官谈心工作室在群众中已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工作室成立半年多以来,接受群众咨询200余次,调处各类矛盾100余件。以法官谈心工作室为主要纠纷解决平台的“无诉讼社区”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潘洪峰法官谈心调解工作室所在的谈村社区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无一起诉讼案件,无一例群体纠纷。日前,锡山法院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在全院推开“法官谈心工作室”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详细规定了法官谈心工作室的工作时间、活动内容、工作方法及保障措施,为法官谈心工作室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绘制了蓝图。

 

责任编辑:刘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