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江阴市人民法院履职尽责,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管理秩序,坚持能动司法,主动延伸审判职能,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坚持能动履职。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及时跟踪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和司法需求变化,就规范司法拆迁、规避民间借贷风险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法院专报和情况反映43份,为市委、市政府依法决策提供参考。出台了《关于为我市“十二五”规划实施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意见》,将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司法举措。
二是认真做好司法建议工作。切实发挥司法建议预警防范功能,服务和谐稳定,2011年以来共发出书面司法建议15条,其中关于规范网吧行业著作权管理的建议入选2011年度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还向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发送涉诉矛盾纠纷分析年报和行政审判、知识产权审判年报300余份。
三是创新少年审判方式。积极探索心理干预、“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等改革举措,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广泛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定期回访矫正对象,做好教育转化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少年庭获得“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先进集体”。积极参与新市民青少年关爱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外来青少年管理和服务新途径,“爱心港湾”工作举措获得“无锡市委政法委政法创新奖”。
四是参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诉讼服务工作网络,紧紧依托劳动争议、交通事故2个专业化巡回审判庭和6个人民法庭,大力推行民事案件巡回审判,通过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当庭结案的方式,为外来人员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务。
五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社区、学校和企业举办“感知公正—法在你身边”案例巡展活动20余场,参观人数8000余人次,我院被无锡市委、市政府评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