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先导作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这为江苏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努力在开启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在新起点上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
开局之年谱新篇。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1年,我们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全力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民生幸福等“八项工程”,统筹做好各方面工作,巩固和发展了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的好局面。全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6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超过2.6万元和1万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3%,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26.4%,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区域发展趋于协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并有近2/3县(市)达标。这为我们率先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启率先新征程。去年11月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按照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新要求、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确立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目标,即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这一目标,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制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以科学引领“第二个率先”的创新实践。
勇敢应对新挑战。率先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探索,江苏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面临着挑战和考验。一是面临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美国金融危机持续发酵,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江苏作为开放型经济大省,深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外企投资趋于谨慎、保护主义抬头等倾向的影响,外贸出口难度持续加大。二是面临加快转型升级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双重任务。经过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江苏的经济形态、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发生了变化,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以转型稳增长、促发展、增优势、强后劲的任务紧迫繁重。我们必须顺应变化趋势,坚定不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攻坚克难的根本出路,突出科技人才作用,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努力实现质量高、效益好的增长。三是面临破解中等收入阶段发展难题的重大考验。江苏人均GDP已超过9500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江苏干部群众素有善于抢抓机遇、勇于应对挑战的传统,历经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各级领导干部积累了应对风险、破解难题的宝贵经验,提升了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我们有信心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使江苏“两个率先”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二、把握总基调,掌握主动权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江苏实际,我们提出在今年经济工作中必须“把握总基调、强化主抓手、突出着力点、营造好环境”。
把握总基调。就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江苏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定位出发,着眼于“稳”,立足于“进”,以进促稳、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坚持扩内需稳外需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人才、资金等要素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增强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协同拉动力。
强化主抓手。就是以实施“八项工程”为抓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充分发挥我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激励、导向作用,按照“八项工程”的目标和要求,明确责任分工,有序推动落实,确保每项工程尽快见实效,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生产力持续提升、体制活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突出着力点。就是突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尽快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更加注重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强化科教与人才的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保增长中促“快转”,在调结构中促“快进”,在抓创新中增动力,使江苏经济发展更多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之上。
营造好环境。就是积极防范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为江苏发展和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把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办好民生实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平安江苏建设水平,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三、突出抓重点,务求见实效
为全力以赴实现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突出抓住关键环节与根本性工作。
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将主动顺应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变化,强化政策对接和配套,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完善并落实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继续扩大有效投入,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力推进沿海开发,全面落实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加快培育新的区域增长点。加强经济运行调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支持企业发展,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减负。通过增加生产、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更大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我们将坚持产业优化升级主攻方向不动摇,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工程,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重点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攀升。坚持分类指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松劲,支持苏北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引导苏南按照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苏中尽快实现与苏南融合发展。坚持节能减排绿色增长不松懈,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多措并举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任务。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把创新驱动作为江苏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紧密结合,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抢占科技制高点与提高市场占有率紧密结合,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提高江苏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三农”工作。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化同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三农”工作水平。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统筹城乡建设力度,深入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下大力气整治村庄环境,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公共服务水平。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围绕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继续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户籍、农业经营机制、土地征使用的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保持江苏对外开放的领先优势。促进“走出去”和“引进来”协调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并购,建设加工基地、营销网络、研发中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推进开发园区“二次创业”,进一步增强其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巩固全省人民为“两个率先”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尽快把文化产业建成支柱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幸福工程、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公共服务“六大体系”建设推进力度,做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实施更加有效的就业政策,着力促进充分就业,特别是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把增进民生幸福与促进社会和谐统一起来,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全省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作风,提振精气神,舍得下苦功,奋力求作为,做到成绩面前不懈怠,任务面前不推诿,困难面前不退缩,矛盾面前不回避,努力以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原载《求是》杂志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