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笔8万余元借款,86岁的老张将66岁的老谈告上了法院。近日,宜兴法院审结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让这两位年事已高的当事人解开了多年的心结。
年逾八旬的老张退休前任职于一家建筑公司。公司老板姓谈,私下和老张关系很不错,就连老张退休后两人还常常往来。2006年初,谈老板找到退休在家的张老,说他在外接了一个工程,还缺少点资金,希望老张能借钱给他周转一下。面对昔日的雇主兼老友,老张很爽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此后二年间,谈老板又陆续向老张借款总计8万余元,并以自己家的房产证为抵押,约定日后连本带息一并偿还。时间很快一晃而过,在之后的6年多里,谈老板陆续归还了老张2万余元借款就再没了音信。眼看还款无望,年近90的老张无奈之下只能诉诸法律,将同样年迈的谈老板告上了法庭。
老张向法院提供了7张借条以证明被告老谈共计向其借款80220元,而老谈则提供了自己已经归还部分钱款的依据。在开庭审理的过程中,两人为已经归还的钱款究竟是本金还是利息各执一词,还对其中一张45000元的借条上的签名提出了疑义鉴定。案情如此复杂,如要依法判决肯定还需要一次甚至几次漫长的庭审调查,对于年迈的双方当事人而言,谁都耗费不起其中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让这对特殊的当事人早日解开心结,法官认为调解才是上策。为此,法官多次来到原被告家中和他们沟通,还主动联系了老谈某所在村的村干部,请他们一起做好老谈的思想工作。法官的努力打动了当事人,最终老张和老谈达成了调解协议,这对昔日的好友在法官的见证下重新握手言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