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
  • 栏 目:
  • 高级搜索
您是第位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锡山法院大执行工作体会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3-10-17 13:39:43 打印 字号: | |

【编者手记】此系列文章是锡山法院安镇法庭、东港法庭的年轻干警撰写的执行日志,生动、鲜活的文字展现了执行工作的艰辛,也与大家分享了执行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展现了年轻干警昂扬的斗志、蓬勃的活力,同时也诠释了法院干警对法律的信仰和对司法事业的执着追求。这些日志亦是极佳的司法宣传作品:是基层一线法官的亲身体验,是基层办案攻坚克难的直观呈现,是践行司法为民的生动诠释……


【大执行工作体会】之一

执行缘何难?

(赵玲洁)

作为一名没有正式接触过执行工作的审判法官,我有幸连续两天参加了法庭夜间大执行工作,也终于对执行难有了切身的体会。

执行工作确实与审判工作有很大的差异,两个晚上下来我的体会是:执行工作是门体力活,需要经常在外面跑才能有成效;执行工作是门艺术活,能够仅通过语言在不起冲突的情况下将被执行人带到法庭;执行工作是门技术活,既要擅法律又要善沟通。

两个晚上跑下来成效还是显著的,尤其是找到了一些平常不见身影的老赖,但同时能够一次性履行完毕结案的却不多,最终还是形成了执行难的局面。我大致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和现象:

一、找不到被执行人。其实需要通过大执行来寻找的,大多都是些不自觉履行还躲债在外不见身影的人。两个晚上,我所在的5人小组跑了十来家,最终见到面并带到法庭的只有4名被执行人。

二、没有履行能力。找不到人的自不用说,这些被执行人大多是负债累累才躲到外面,家中只剩老小,经过四查也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而找到人的也有家徒四壁的,也有确因种种原因无法一次履行的,最终或者通过协调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或者只能采取拘留手段。我想没有履行能力应该是执行无法到位的最无奈也是最现实最关键的原因了。

这次执行中,还有一个让我触动的是,会听到一些被执行人对生效判决书有异议,认为自己不应当承担责任或者应当承担更小的责任的声音。虽然我们会心想已经是生效判决书确定的义务了,有异议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上诉或申诉,执行中说有异议有何意义呢?但是看到执行法官还是要做好释法析理工作,让这些被执行人理解进而接受生效判决书,才让我更深刻体会到审理案件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一份判决书的可执行性,不仅在判决主文,更在审理和判决说理部分,如能尽可能将理说透说通,体现公平公正,是否就可以减少一些执行法官的释法析理工作,减少一些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的情况发生呢?我想,这应当是我在未来审理工作中都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大执行工作体会】之二

执法人员须有悲悯之心

(刘志刚)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几个月的新人,听到“大执行”的第一反应是很兴奋,开始幻想开着警车、身着制服、大义秉然地给当事人讲法律的画面。然而一晚上下来的感受,却与一开始完全不同。

因为有其他工作要做,白天的行动我没有参加,但大执行的辛苦我已经能够感受到,因为等待吃饭的时候,参加了白天行动的几个同事已经又累又饿迫不及待的在法庭里找吃的充饥了。轮到我们吃饭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是狼吞虎咽,匆匆吃完饭就开始了晚上的行动。

我们一组三人首先来到了一名被申请人的家中,家徒四壁,只有年迈的父母坐在厅前,被执行人早已不知去向。面对执法人员,两位老人满眼的无奈,儿子躲债不知所踪,家中一贫如洗,就算想帮儿子还债也有心无力,说着说着,伤心的母亲渐渐从哽咽变成了痛哭……我们只能劝慰一番,让他们想办法联系被执行人自觉履行债务,然后匆匆奔向另一个被执行人家中。

晚上的行动结束后,我一下子倒在宿舍的床上想倒头大睡,却发现怎么也睡不着,那个被执行人家中空荡荡的房子和满眼无奈的父母一直在我脑子里徘徊。联想到几天之前的另一个案件,申请人曾经说:“如果我们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法院却不能为我们执行到位,我们一定会对法院工作无比失望”。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无比沉重,对于我们执法人员而言,有时候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难题,一方面申请人花了钱、跑了腿、花费了时间和精力,我们必须对他们有个交代,可另一方面被申请人有时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但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面对双方当事人,执行人员首先必须严格执法,尊重法律和生效的判决,这是最起码的工作要求。但我认为,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试想今晚在被执行人的家中,如果我们凭着手里的生效判决就用一种很恶劣的态度对待被执行人的父母,不仅得不到理想的执行效果,反而会让两位老人以及周围的群众对法院工作人员更为抵触。所以说,作为一名法院的工作人员,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有一颗悲悯之心。有了悲悯之心,才能在工作中自觉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更好的化解矛盾,而不是使矛盾升级甚至引起冲突。我始终相信,一个善良的法官永远比一个“冷血”的法官更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以后的我可能还会遇到类似的情形,也许我还会有“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感叹与无奈,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在忠于法律的前提下,保持一颗悲悯之心,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善良的执法人员。

 

【大执行工作体会】之三

执行感悟

(谭学勤)

2013年9月27日晚6点,夜色降临,东港法庭内灯火通明,大执行工作前的最后部署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展开。作为一名审判人员,今天我也参与其中,不论是在校读书时,还是如今身处法院,“执行难、执行难”一直都是萦绕在耳边对执行工作的评判,没有亲身感受也许总是抱着批判的态度看待,心想有何难?如何难?最难的不应该是审理中的查清事实和公正判决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跟随一个执行组出发了。

晚7点半,惠山区洛社镇,渐渐靠近这次被执行人所住的地方,远远看去,楼上没有灯光,我们下车对周边商铺及邻居进行走访,有回避的,也有积极提供信息的,最终确定被执行人还住在这里,但很少看见在家。后根据线索我们在镇上找到被执行人妻子名下一处对外出租的门面房,是一家面馆,跟店主详细了解了房东及房屋租赁情况,做完笔录签字时,店主有些犹豫,不想惹麻烦,执行法官不断做工作,打消了他的顾虑,顺利签字离开。

晚9点,回到东港法庭,其他执行组正在对找到的被执行人谈话,时而激烈,时而缓和,执行法官的耐心说服,被执行人的各种拖延,博弈、妥协、最后达成协议。

晚9点半,结束工作回家途中,回想这次执行经历,虽然我只看到执行工作的一个侧面,却让我对执行工作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和了解,同时也带给我几点感悟: 

一、审理中的保全工作能够有效助力执行工作。在审判阶段,审判法官如果能够及时发现有可能存在的执行障碍,从而尽早采取保全措施,到执行阶段,可能不会过于被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被执行人。

二、审判人员参与执行工作,能为执行工作带来帮助和推动,同时也会不断完善自身在审判过程中对案件、对当事人的认定和把握,尽力做到让每份判决书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而不仅仅只是一份权利义务的确认书。

三、生效判决得到有效执行才能给司法权威带来最大的信心。生效判决固然明确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但如果得不到执行,则一方面损害了权利方对法院的信赖,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义务方违法的气焰,最终威胁到司法的权威性。

四、人民群众也许是最好的帮手。基层执行工作,被执行人大多居住在本地,主要活动区域也是在本地,周围的群众若能积极提供线索,相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考虑到现在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估计发动人民群众帮忙这一方法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大执行工作体会】之四

执行有感

(刘燕妮)

2013年9月27日晚间,我首次参与到法庭夜间执行的队伍中,这让单一从事书记员工作的我既体会了执行工作的重要、辛劳,也学习了执行工作的要领、方法。

执行工作是审判工作的延续,也是将案件司法效果转化为实际社会效果的关键一步,但这步跨越并不轻松,比如我所参与的执行组的第一个被执行人并不在家,而即使被执行人在家,其也一般并不愿意协助法官在夜间到法庭协调履行事宜,这就需要执行法官发挥“多面”才能:与被执行人及其家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专业法律功底,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怎样与当事人沟通交流,对年轻的我来说,面对的是如何将法言法语同村言俚语相结合的惆怅,而执行法官、法警们在这方面则显得游刃有余的多了,在他们与被执行人交流中,我很深刻地感受到那种身份的融合,你必须既能设身处地地体会乡人村夫的感受,站在他的角度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思维同他们进行沟通,同时你又必须是一名法官,恰到好处的渗入法律效果,斯文细气的语调似乎是没有战斗力的,嚣张戾气也要尽量避免,在乡村的执行,最要紧是说的上话,而这一点,需要我这个在象牙塔里窝了太久的年轻人用时间跟智慧去适应、体会跟融入。当被执行人愿意同你说话的基础上,拥有扎实的法律功底可以让被执行人更直观的了解法律需要他履行的事项以及不利的法律后果,也许也是他能获得的合法帮助。执行工作与审判工作类似的,也在于它并不是孤立的个人主义工作,执行中可能遇到危险与冲突,需要得到其他同事的协助,需要机智的应变能力,夜间执行当晚,两名执行法官在被执行人家中沟通想要被执行人到法庭协调债务履行事宜时遭遇被执行人及其家人的抵触,两名法官在安抚其情绪的同时,一边联系其他干警到场帮忙,最终被执行人同意随我们回法庭与案件原告协商债务履行事宜。

一次夜间执行的锻炼也许并不能让我具备像执行法官们那样丰富的执行经验和协调应变能力,但我确实感受到了自己在法律的刚性与实践需要融入的柔性思维之间力有不逮之处,也提醒自己在今后工作中不仅需要夯实法律功底,同时需要增加社会阅历与其他各行各业的知识,而法官职业其实是一个社会经验丰富基础上精通法律的人。

 

责任编辑: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