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
  • 栏 目:
  • 高级搜索
您是第位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法官在线】受理2.5万件,执结1.9万件,执行真难!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4-03-28 09:49:54 打印 字号: | |
  只有执行到位,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取得实效。但执行难,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法院执行工作,社会各界对此也极为关注。去年,受国内经济大环境及我市金融钢贸借款、民间借贷纠纷爆发的影响,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数量激增、执结难度加大,执行工作“案多人少”矛盾进一步突出。去年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5000余件,执结19000余件。或许在外行人看来,有那么多案子没有执结,就是执行难。那么内行人是怎么看待执行难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位法官在这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本期法官简介

  周建,法律硕士,四级高级法官,现任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局、执行二局局长。

  自担任执行局局长以来,周建参与执行了中国司法“第一拍”,上海“弘基假日广场”11.4亿元土地拍卖,其撰写的论文《关于民事执行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调研报告》获得全省法院2011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一等奖,《走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拒执行的困境——在被规避与被弃用中探寻突破》获得第三届“中国执行论坛”三等奖,《无锡地区执行实施案件分权流程改革经验总结》获得2011-2012年度全省法院审判经验总结项目,《执行实施权分权流程改革研究》被收录到《司法前沿》2010年第2辑,《关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破解规避法院执行问题的调研报告》为全市法院重大信息课题。自2005年以来,无锡中院执行局先后5次荣立省法院集体三等功,先后被评为全省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先进集体、全省法院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先进集体。

  执行难不仅是司法难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日前,法官们正在为一件案子犯愁。被执行人晚交付了两天,申请执行人就要求他多交几千万元。站在申请执行人的角度看,被执行人没按照和解协议来做,他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站在被执行人的角度看,4个月以来他一直在积极筹款,已交付了1亿多元,银行贷款需要一个过程,晚一、两天也可以理解。法院做了很多工作,但双方仍在争吵不休。

  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周建说,在日常的执行工作中,除了案件量大、案件难度高、人手不足等因素会造成执行难,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执法要求的提高,也越来越多地让法官和执行干警陷入两难。

  分管执行的中院副院长弓建明则认为,有时候没有达到申请执行人期盼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法院执行不到位。不能把没满足申请执行人要求的情况一股脑儿归入“执行难”。例如,一辆农用车将行人撞成重伤,但农用车司机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倾家荡产也无法支付数额巨大的赔偿金。法院肯定做了很多工作,但最后申请执行人可能仍然拿不到那么多钱。这就不是执行难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弓建明说:“找不到人,找不到物这些工作环节上的难,是可以想办法来攻克的。我觉得真正的执行难,是法律的权威没到位,是我们的理念没到位。是公众对法律和执行工作的认识没到位。这才是真正困扰我们的大问题。”

  自己没受到伤害也不能置身事外

  记者了解到,在国外,如果不协助司法工作,后果可能会很严重。而在国内,很多人还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认为执行工作是法院的事,个人没有义务配合或协助。协助你,是“给你面子”,不协助你,你也拿我没辙。单位和个人的不配合、不协助,也给执行工作带来了难度。

  弓建明说,执行工作并不是法院一个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在日常的执行工作中,“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给他们制造了很多麻烦。一些部门为了“本位”会干扰执行;一些经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会隐瞒真实情况;去外地执行时,要寻求一些单位配合,但他们可能会因为地方保护主义而设置重重障碍……“在国外,任何违法行为都会有人举报。而在国内,一开始是有人举报没人处理,后来是只要受伤害的不是我,我就置身事外。这是很可怕的事,会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我国的诚信体系目前还不健全,失信的成本很低,所以逃债的现象很多。执行局副局长王坚说,一个判决下来,被执行人要还钱,几乎没有人会主动到法院来履行判决,都要等法官找上门。法官找上门以后,不少被执行人还会采取拖延战术,或者找各种借口讨价还价,能少付一点是一点。“他们觉得主动执行的是傻瓜。可他们没想过他们得到了那一点小小的利益,却践踏了法律的尊严。”

  平稳结案,

  不留下任何“后遗症”

  “一个法官、一个执行局,如果连案件都办不好,还谈什么群众路线,还谈什么让群众满意。”作为执行局的局长,周建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中院执行局今年工作的重点是尽最大努力平稳结案,不留下任何“后遗症”。要啃下执行难这块“硬骨头”除了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公开、执法规范,执法的力度当然也得“更上一层楼”。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院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启动了集中治理民事执行中违法抗拒执行犯罪专项行动。1-2月,宜兴、惠山、滨湖等基层法院在对执行案件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已收集了21名被执行人拒不执行的违法行为线索,拟在研究确定后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移送公安机关追究拒执罪。

  被执行人难寻,被执行财产难找,是执行工作中的两大难点。如今,信息化给执行工作带来了新手段。目前,中院已经与国土部门、房管部门、11家银行等单位签订了建设“点对点”网络查询系统的协议,完成了软硬件系统配置,实现了与上述单位的网络连接和工作对接。今后被执行人财产的查询将更加便利和准确。在公安机关的支持下,寻人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据悉,将来在政府的支持下,还要逐步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诚信体系。一旦被列入失信名单,要来无锡投资,商务部门不会批准;要开办经营性企业,工商部门不批准;与江浙沪等周边地区的机场、火车站一联网,失信人员将无处可逃。

  (青楚、茗柏)

  >>>从数字看执行

  ■去年,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5943件,结案19118件,执行到位金额达65.62亿元,有力地维护了地方经济社会稳定。

  ■去年,全市两级法院对违法被执行人追究拒执罪5人,拘留711人次,罚款66件次,罚款金额达297.87万元,对97人次采取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等措施,取得积极效果。

  ■去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开展集中执行290余次,其中宜兴法院一次夜间执行派出80人,开展执行会战,取得良好效果。

  ■最高院网站失信人名单库里,有无锡自然人369名,法人或其他组织55个,共424名。

  ■去年12月24日,首批88名执行老赖名单在三阳百盛商场外墙巨幅电子屏上进行全天滚动播出。

  ■今年2月20日起,无锡公交下属的186条公交线路共2600多辆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平台,以滚动播出的方式公布第二批105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来源:3月28日《无锡日报》
责任编辑: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