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
  • 栏 目:
  • 高级搜索
您是第位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发布 > 最新发布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新闻发布会发布稿
分享到:
作者:顾铮铮  发布时间:2014-04-30 09:55:35 打印 字号: | |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

新闻发布会发布稿

(2014年4月25日)

 

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 顾铮铮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尤其是要感谢大家对法院宣传工作的支持。今天,市中级法院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通报三项内容:一是介绍2013年全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工作情况;二是介绍51日施行的新商标法修改的相关情况;三是发布2013年度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十大典型案例。现在,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和主要内容。

 

    2013年全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2013年,无锡两级法院以案件裁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裁判职能作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为加快建设“四个无锡”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两级法院知产庭全年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387件,其中民事案件1312件,刑事案件75件,案件数量位列全省第二;共受理的疑难复杂案件50余件,其中涉及商业秘密1件、技术合同类纠纷7件、特许经营合同1件、计算机软件纠纷30件。在受理的70件刑事案件中,审结69件,位居全省第一,涉及犯罪嫌疑人117人,判决的最低刑为拘役,最高刑为有期徒刑五年,判处罚金总额138.9万元。四家基层法院一审生效的刑事案件67件,占刑事案件的97.1%,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13年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工作,呈现以下新特点:

一是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激增,涉案技术含金量提升。2013年,中院知产庭新收涉外知识产权案件75件,同比增长41.51%。原告涉及多个发达国家的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如微软公司、施耐德公司等;被告涉及纺织机械、电缆行业的重点行业企业,还涉及5家上市公司或准备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新收的382件知识产权案件中,专利案件为146件,占新收知识产权案件的37.92%,同比上升11.45%;新收专利案件中的发明专利案件19件,同比上升90%。当前知识产权案件涉案权利技术含金量相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

二是传统案件难度加大,前期工作量增幅明显。2013年,中院受理的商业维权案件为801件,占知识产权案件总量的68.9%,江阴法院受理216件,占案件总量的61%,宜兴法院受理57件,占案件总量的73%,滨湖法院受理95件,占案件总量的67%,开发区法院受理156件,占案件总量的69.9%。相比之前的应诉率高、集中协调、批量化解处理方式,商业维权案件在2013年出现送达难、调解难、判决难的“三难”情况。非商业维权案件则需在开庭审理前开展大量先期工作。中院知产庭全年进行证据保全、勘验105件次,占知识产权案件70%以上,且多为软件程序保全、大型机械内部构造勘验等非传统证据保全工作,其中3起案件的勘验工作持续2天,另对十余起案件中四个企业的200余台电脑进行证据保全。

三是侵权及维权方式向互联网领域延伸,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从案件类型看,知识产权案件仍以传统的著作权、商标权及专利权案件为主,但行为人的侵权手段及权利人维权取证的方式却有新的变化。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从传统的模仿制造、混淆使用向购买互联网竞价排名、网页复制修改等方式发展;而权利人的取证则从传统公证保全的方式向远程登录操作保全的方式转变。由此带来有关侵权事实固定、证据采信、技术特征比对等多方面的审判理念革新与裁判规则突破。

为了适应知识产权审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公正高效地处理好每一个知识产权纠纷,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发挥裁判引导市场的积极作用,全市法院积极行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审判措施。

第一,强化批量案件化解工作。对于大批量的商业维权案件,两级法院协作联动,开展多形式的化解工作。一是多形式开展送达,前置普法释明工作。针对被告拒收法院文书情况,中院知产庭由副庭长牵头,依托行业协会进行送达;滨湖法院知产庭则坚持每周由庭长带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集中送达。两级法院在送达同时即对被告进行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为后期工作开展铺平道路。二是多方式进行调解,协调全市调解尺度。调解平台进一步向前延伸,通过与工商、质监、版权管理等部门联动协作,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直面个体的职能优势;调解方式进一步向细深入,根据案件不同情况,综合采取电话调解、上门调解、假日调解多种手段开展工作调解效果进一步向后持续,敦促各侵权人及时履行调解协议,定期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做好风险预警和提示工作。三是善用判决方式,发挥裁判引导作用。对抗辩理由不成立且坚决不接受调解,在庭审闹场的当事人,两级法院精心制定预案,予以当庭判决,全面回应驳斥其抗辩。对于KTV、网吧等存在大量反复侵权行为且拒不进行付费授权使用的行业,适当提高赔偿标准,协调并用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手段。在调判结合的示范引导效应下,全市批量商业维权案件基本全部得到化解,调解率达93.7%。

第二,增强审判专业化水平。针对知识产权案件民刑交织情况,两级法院通过“借脑袋”、创品牌、立标准的形式,全面提升审判的专业化水平。一是探索专业技术事实查明的有效方式,聘任或聘请技术型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以电话咨询、上门求教、出具专家意见等方式,向技术专家库中各类技术专家就具体问题进行咨询。开发区法院建立“三专一体”辅助审判体系,打造“知产审判咨询专家库(辅助审判人员) 有专门知识的人(辅助当事人) 专家型陪审员(贯穿整个整理过程)”三专一体模式。二是打造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审判品牌,通过综合采用征求专家意见、鉴定人员现场勘验等形式对犯罪事实进行认定,即有效维护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又充分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开发区法院在一起商业秘密犯罪案件审理中,合议庭依控辩双方的申请,首次采用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陈述意见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两级法院在商业秘密案件审理中积累的审判经验获省法院充分肯定。三是统一类案裁判标准,中院制定并发布《知识产权审判实务问题解答》,归纳已有成熟做法经验,指导类案审判工作。开发区法院研究了上千个案例样本,从中总结出商标权案件司法裁量的十一项考量因素,据此制定赔偿基准并予以适用。

第三,加强经验总结规范。市中院一直密切关注审判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积极探索和研究,形成规范性文件,以统一执法尺度;预警提示风险,服务发展大局。2013年中院知产庭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关于跨国软件公司在锡开展“盗版软件”知识产权维权诉讼的情况通报》、《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力打造“创新无锡”》的工作专报,预警诉讼风险,提出应对建议,全面助力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无锡建设。

责任编辑:顾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