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从法庭调入执行局开始了执行工作,才明白执行工作所担负的责任一样是沉甸甸的。审判工作解决的是当事人的诉求争议,执行工作解决的是当事人的权益实现。
到执行局报到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了一起执行案件,令我至今难忘。那天,一名躲债在外的老赖被发现回到家中,执行局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组织人员前往。因为人手不够,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执行员也被拉上了车。20分钟后,我们赶到了18公里外的西渚镇,将那久未露面的老赖带到了执行局。回来的路上,老赖一直在嘟哝:“怎么刚回到家,就被抓住了,还没喝上口热茶呢。”被带到法院后,在强大的法律威慑面前,他的态度终于软化了,很快交纳执行款并具结悔过书。
时光飞逝,从事执行工作已三年,我深感执行法官需要果敢,但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2012年4月,徐某因在装卸货物时被倒塌的货物砸到而不幸死亡,本不富裕的家庭顿时陷入困境。这起案件历经一审、二审,到执行阶段已是2013年3月。翻阅卷宗时,我发现徐某家庭因无力承担相关费用,其尸体竟一直冷冻在殡仪馆内,还未入土为安。我立马停止手头其他案件,在立案当天就开始查询被执行公司财产线索,奔赴被执行公司调查了解财产情况。起初,公司老板不是很配合,且公司名下无任何财产,案件一下子陷入僵局。执行不到钱款,徐某一家该怎么办,作为执行法官我该如何向当事人解释?我开始重新查阅卷宗,重新整理执行思路,决定从被执行公司的老板处打开突破口。因为老板并不是本案的被执行人,所以无法对其个人财产进行调查,但我想从他个人层面出发,争取他的理解和配合。我与老板取得了联系,一方面从法律方面着手,告知其公司如果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法院可依法对公司法定代表人采取拘留措施并处以罚款;另一方面从人情世故方面着手,向其讲述徐某家人目前所处的实际困难,希望他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法理和情理的双重攻势下,老板最终同意在一星期内付清所有赔偿款。当徐某家人拿到赔偿款后,我如释重负。
责任催我前行。每天早上,只要一踏入法院大门,我就抖擞精神,进入所谓的“战斗模式”,时刻准备冲锋到执行一线,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因为我明白,作为一名执行员,苦点、累点没有关系,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希望,多一点责任就会多一个圆满。
(作者简介:钱文卿,宜兴法院执行局执行员,1988年 4月生,本科学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