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我调至执行局工作,作为一名女执行法官,又是一名执行新手,没有傲人的业绩,也没有独特的执行经验。日复一日看似雷同的工作中,却有一些小事让我心生感触。
去年10月的一天,我穿着制服上班,进电梯后,按了自己楼层的同时,问与我同进电梯的一名当事人“请问你到几楼”,那人说“四楼”。“开庭吗?”“我来送证据。”我的楼层到了,就在我走出电梯门的那一刻,突然听到身后那人说“谢谢你啊”,我回头一笑:“不客气。”感慨顿生:这点细微举动也能温暖来法院办事的当事人。作为法院工作人员,应时刻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因为每个法官都肩负着司法为民的神圣职责,应无愧于庄严的法徽和天平。
今年4月的一天早上,我刚上班,便接到一申请执行人电话催办执行案件。经查,他的案件立案才十几天,卷宗还没移送到我手上。接到电话时,我第一感觉就是“这人也忒心急了吧”,转念又想,换位思考一下,作为申请执行人,他既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肯定心急。
随后我便耐心地向他解释执行立案后的工作流程,告诉他下一步的执行计划,并开玩笑地对他说“法院的判决书不同于银行的存单,再说去银行取款也要排队、预约呢”,申请执行人听到后“扑哧”笑了起来,回答说“我也不懂你们的工作流程,就是心急来问问情况,得知你们的执行计划我就放心啦”。
放下电话,我心想“申请执行人也不是不讲道理”。在执行案件数量多、执行压力大的现状下,如何妥善对待申请执行人的催办来电、来访,关乎整个法院司法为民的形象。对有的申请执行人来说,他的一生也许就和法院接触这一次,这唯一的一次接触决定了他对法院的印象。因此我这样要求自己:不管何时何处以何种方式接待申请执行人,应懂得换位思考,务必善待他们。(作者简介:张峥莉,江阴法院执行局审判员,1980年10月生,法律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