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
  • 栏 目:
  • 高级搜索
您是第位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关爱成长
我们需要实时正义——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观摩学习随笔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12-02 15:50:40 打印 字号: | |

我们需要实时正义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观摩学习随笔

 

贾亦丹

 

校组织参与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开展的模拟法庭演示观摩活动,我有幸再次接受法的教育。其实提到“法”,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已是“法的人”。上户口到死亡证,生与死之间皆有法可依。虽,我们是“法”的主体,但同法的关系算是“日用而不知”。

再来看,九年义务教育后社会上多了一半提前上岗的人,也多了几批进入中职的人。作为一名职教人,我知悉社会对他们强加的不同类型标签:学习差、单亲、打架斗殴还纹身。

为什么要讲这个?犹记,上次带学生到市中院观摩后, 一名学生与我交谈说:“其实在法这件事上,人们是不愿扯上关系的”。那刻,我深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他们并不是全部受舆论与环境的影响,仅仅是被嫌弃的那30%。我开始从细微深思日常生活中的权益保护、职业教育法、创业政策甚至网购、婚姻、买房等。其实法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把它们定义为法律问题罢了。

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审判法庭、执行事务中心等诉讼场所,体验了有关设施设备。在前往直播区的途中,我们在电梯中偶遇身着法袍的法官,他们抱着卷宗匆匆进出电梯,看着他们的眼神里好似透漏着几分笃定与一丝疲倦,可当他们走出电梯进入审判庭的背影却有着伟岸之光。仰望、敬畏……

另,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来自无锡技师学院的学生们“沉浸式”演示庭审,该剧本根据真实“校园贷”诈骗案件改编,同学们就有关案件调查、法庭辩论、庭审教育、法庭宣判的整个过程及严格按照真实庭审的诉讼流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一万次的想象不如零距离的观摩,法律比我想象中要可爱。因为它不管好的方向,却能限制恶的边缘。性本善,有些时候“想”与“做”,其实是两码事儿。简单说,法律虽无情但讲人情,因为社会的底线亦叫约束性的修养。要我说,我们不要试图去挑战人性。乃黑中有白,白中自有黑。

最后,回到卡夫卡笔下的故事《在法门前》。大概讲乡下人想要拜会“法律”,遇到了三重阻碍,被看门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劝退,最终他只在“法律”的门前停留,没有踏进大门。法的门它是一扇“门”,而在法的门前,谁不是“乡下人”。市中院的智能化及科技感,就好像化身成了隐藏式安保,与锡城的每个人休戚相关,从未离开。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被按下年龄计时器时,法已守护于我们的一生。我们既被保护着,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少数服从多数”或者“方圆结合”,每一“槌”都是一种与正义有关的追求。两次观摩、看似短暂,却让我们每一个前来观摩、学习的同志受益匪浅。我们看到了一群兢兢业业的法院人,看到了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法律人的信仰,他们用专业态度、创新式工作模式,守护着锡城的安宁与发展。

2023年即将到来,我们都期待法治社会。那什么是法?取决于在法门前的人。他们愿意成为乡下人还是宣传人?能做的,无非是如何认真认识法。当下,我们也是时候学点法了!故作此文以自勉。(作者:无锡市园林技工学校团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中院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