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
  • 栏 目:
  • 高级搜索
您是第位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关爱成长
“连线法官”专栏第二期
2023年第12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4-14 13:48:58 打印 字号: | |

法官们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你们写信。

“家和万事兴”,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拥有多少人,因为这句话在家庭里忍气吞声?当民政局的笑容一个接一个,情人节的玫瑰一朵接一朵,新年的喜酒一杯接一杯,没有人能听见那在深渊之底的呐喊与哭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报告来看,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女性面临身体或性暴力,而全球70%的女性在其一生都曾遭遇过身体暴力或性暴力。由此可见,暴力侵害妇女行为仍是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

家庭的不公和社会的不解,成了捂住他们嘴巴的大手,让他们成了哑巴,无法发声。

他们又该如何发声?

暴力不会止步于家庭,他们又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朗朗的书声,明亮的窗户,温暖的笑容。校园,应是干干净净,充满欢声笑语的,可在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有孩子正怀抱着双腿哭泣,眼眶含了泪,身旁站了一圈学生,这些学生不是来安慰他的,而是“罪魁祸首”。或许你会问:为什么不向老师、学校、家长求救?

“他是好学生,不会做这种事的。”

“同学之间打闹很正常,不要斤斤计较。”

“为什么别人就欺负你不去欺负别人?你肯定也有错。”

您看,每一句话都是一把钝刀,在受害者身上割下一大块口子,心尖上都泛着疼,他有求救吗?求救了的,可是雨声太大了,在大雨里是听不清人喊什么的,人们只会在意自己的鞋有没有湿。

如果老师、学校对此行为漠不关心,是否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如果受到了校园暴力,我们应当如何保护自己,而老师和学校又应该怎么做?

当我们走出校园进入职场。会有前辈,因为你是职场小白,让你端茶送水。会有上司,因为你资历尚浅,所以让你加班伏案。会有同事,因为你不受他喜欢,所以联合很多人对你冷眼相待。

职场暴力想要取证,往往是艰难的。他并没有在你的身上留下任何明显的印记。遇到职场暴力时,我们应向哪一方求助?报警或起诉是否有用?我们又应该如何保留证据?

毫不避讳的说,暴力该“死”。我是极其讨厌暴力的,我讨厌以任何形式的暴力,语言暴力、性暴力、冷暴力、校园暴力甚至职场暴力。

我们应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是否把人作为人来尊重,无论他的性别、身份、财富等等,否则人类进化至今只是拥有高智商的野兽罢了。

最后,很感恩您能看到这里,期待您的回复!

                                                                    一名技工学校学生

 



亲爱的同学:

看到你的来信是惊喜,仔细阅读后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少年的你已经开始对诸多社会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而且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喜的是你所提问的方向其实正是你自己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即迎战不公,迎难而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就个人而言,假若遭遇了身体暴力或者性暴力,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施暴者的行为可能违反《行政处罚法》或《刑法》,会受到行政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或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等刑罚处罚。所以,敢于发声,第一时间向司法机关、妇联等反映情况,就能最积极有效地协助司法机关收集证据、查清事实并惩处施暴者。另外,女性遭遇的暴力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在付诸努力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国家新修订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以法律之规束他人之行;司法机关、妇联等单位每年都会举办多场专题性权益保护讲座,进社区、进村落,并协助解决了多个女性遭遇的家庭问题及社会问题;网络博主持续性为遭遇困境的女性发声;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女性本人及其原生家庭的婚恋观日渐更新,具有健康的择偶标准,对于男性的家暴、出轨等行为零容忍,一经发现就选择结束关系。而且,越来越多的女性敢于对有问题的原生家庭说“不”,社会对于这类声音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一个更加尊重女性的社会正在形成,我们既要存戒备之心,亦要心怀希望。

校园暴力问题随着一些网络视频、网络剧作逐渐浮现在众人面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在第一百一十九条中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老师和学校如若对校园暴力漠不关心,会受到相应惩处。而身处风暴中心的被欺凌者,一定不要让自己陷入“受害者有罪论”的情绪中,如果面对的是直接欺凌,则应立即告知父母、老师,积极寻求帮助,同时保存好相关证据,如就医记录、视频资料等,便于追究对方责任;如果面临的是间接欺凌,如孤立等,在反馈问题中一定要尽力查清缘由,和父母、教师积极沟通解决,如果已经造成心理问题,则要及时寻求专业引导,化解心结。

90后、00后”整顿职场的热度一直不减,我想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初入职场,保持谦虚学习的心态是对的,但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也是重要的,面对前辈正常的教育指导和安排工作,应当积极应对,短时间内的快速成长往往也就是发生在一定的压力之下。但是,如果职场前辈有不当行为,第一次遇到的时候就不能忍气吞声,立足“不好欺负”的人设相当有必要,如果一个公司已经完全乌烟瘴气,就不要试图去改变这个糟糕的环境,建议另择高就。企事业单位均设有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会,人社部门也会提供一系列对劳动者的保护措施,劳动仲裁和诉讼则是维护正当权益的最后防线。

我很赞同你说的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是否把人作为人来尊重,假若每个人立足于此,社会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所以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提醒、预防、惩戒所有突破这一底线的人,也希望你未来是这维护公平正义群体战士的一员。

                                                                            无锡中院 杨法官

 


 

责任编辑:中院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