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下午,来自无锡市五河新村小学的17位学生在各自母亲或父亲的陪伴下,在学校老师带领下,怀着憧憬之情,走进由无锡市教育局首批命名的“无锡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参加由法院关工委、宣传处为他们定制的“公众开放日”活动……


17对“亲子”进入立案大厅,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的设施和服务窗口。讲解员重点介绍了诉讼服务流程和相关设备的功能,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竞相触摸着眼前的智能化、便民化设备,感受着电子化、信息化服务设施为诉讼当事人带来的便利。有的家长边看、边询问着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当得到满意的解答后,不时颔首称赞。对他们来说,这些便民项目日后或许能派上用场。



离开诉讼服务中心,“亲子”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来到庄严神圣的审判法庭,目睹着悬挂在法庭上方的国徽、眼前的法椅和不同的诉讼称谓牌,聆听着讲解员对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功能及诉讼当事人称谓所作的介绍,对法庭的功能有了清晰的认知。讲解员还对鲜为人知的法庭审判标志物——法槌的象征意义和使用场景作了讲解,并作示范性敲击。经许可,“亲子”们依次走上法台,体验敲击法槌,手起槌落,领悟“一锤定音”的内涵。为留住这次富有创意的法治教育之旅的印象,老师安排“亲子”们以庄严的国徽为背景在法庭合影留念。








接着,“亲子”们走进视频室,观看一起盗窃案的庭审视频。通过清晰的视频画面,以及讲解员对本案法律适用和简易程序的点评,“亲子”们对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被告人依法行使的诉讼权利和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有了直观的感受,增进了对法庭功能的理解。

“亲子”们参观立案、审判诉讼流程后,移步执行事务中心参观法院的最后一道诉讼环节“执行”。讲解员介绍了执行的法律地位、诉讼流程和对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所采取的强制措施种类,对一些“老赖”还可采取限制高消费的措施。通过聆听介绍和观看介绍执行工作的短视频,“亲子”们对比较陌生的司法执行有了初步认识,提升了“诚信”意识。


参观结束后,17位学生还获得法院关工委赠送的青少年犯罪漫画案例读本,一些学生刚拿到,就急不可耐地翻开案例读本浏览起来。


多元化的沉浸式法治教育活动,开阔了“亲子”们的视野,启迪了“亲子”们的思维。“法”的种子或许已埋入孩子们的心田……
(赵伟/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