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6日上午,无锡中院召开民商事案件速裁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近年来民商事案件速裁审判工作情况。

发布会上,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蒋飞简要介绍了人民法院开展繁简分流工作、建立民商事速裁审判机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立案二庭庭长顾妍通报了近年来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速裁审判工作情况;新吴法院副院长陈津波介绍了江溪法庭发挥繁简分流调节作用,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的相关做法。江阴法院党组成员、专委浦峥和滨湖法院党组成员、专委朱俊伟分别介绍了道交案件速裁审判和金融案件速裁审判工作情况。

近年来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速裁审判工作情况
一、无锡法院速裁审判工作概况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及省法院相关文件精神,无锡法院积极推进速裁审判机制建设与完善,中院立案二庭承担二审民商事速裁案件审理及全市法院速裁审判工作指导职能。
为推进全市法院速裁工作,立案二庭陆续发布了《关于全力推行民商事案件速裁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民商事二审简易案件快审的工作规则(试行)》《关于速裁案件在线庭审活动试行规则》《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法院速裁审判的工作指引》等多项文件,七家基层法院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和所在区域案件特征、自身司法资源配置情况建立了各自速裁审判工作机制。
无锡法院速裁审判工作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专设“速裁部门”审理速裁案件。无锡中院由立案二庭集中审理二审民商事速裁案件;梁溪法院成立速裁庭,在速裁庭设置6个速裁团队,实行集中资源、集合要素、集约审理“三集快审”。
2.依托“立案庭设速裁团队 +人民法庭+类案专审团队”审理速裁案件。宜兴法院成立道交庭以速裁方式审理道交案件,并在立案庭和其他庭室成立速裁专业审判团队,就劳动争议、金融借款等案件展开类案专审;滨湖法院设立金融法庭,内设速裁团队,创建金融案件调立裁审执团队速裁运行模式。
3.依托“各业务庭内设速裁快审团队+类案专审团队 ”审理速裁案件。江阴法院将案件简多繁少的庭室设置为专门的民商事速裁审判部门,集约化办理类型化案件,在其他业务庭及人民法庭均设置专门的速裁团队,将划分为简单类型的案件集中交由速裁团队审理。
无锡两级法院因地制宜选择各自合适的速裁模式,而非“一刀切”地适用统一模式,更符合地方实情。从实施情况看,这些速裁模式均产生了积极效果。
近年来,无锡法院速裁案件审理质效指标稳居全省前列,为无锡地区整体司法审判质效提升贡献出速裁力量。2023年1月至11月中旬,无锡两级法院共计新收民事速裁案件72357件,审结民事速裁案件68922件,结收案比95.2%,速裁案件新收、结案与民事案件总数占比达到73%,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48.9天,服判息诉率94.1%,一审案件被改判发回重审率位居全省最低,一审服判息诉率、结案率位居全省前三。
从以上数据可见,无锡法院速裁工作队伍承担了绝大部分民事案件工作量,且能够高效公正的处理案件,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二、推进速裁审判的工作举措
“公正与效率”是速裁工作的核心,又好又快的审理案件是速裁工作的初心与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无锡法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速裁工作:
加快速裁案件流转。其一,高效精准完成案件繁简分流。无锡中院发布《案件自动繁简分流标准》,根据分流标准中的绝对排除项、相对排除项和适宜流入项,开发智能识别系统自动识别、分流简案与难案,在案件流入速裁团队后,承办法官可根据分类标准在3日内再次排除难案;新吴法院实行庭长甄别案件负责制,通过庭长、团队长完成两次识别分流,积极发挥人民法庭审理速裁案件阵地作用;惠山法院将道交及相关的保险人代位求偿权案件归口阳山法庭审理,金融借款纠纷、信用卡纠纷及票据纠纷归口前洲法庭审理,并设置和落实了畅通的庭室间案件二次繁简分流机制。其二,强化案件流程节点管控。无锡中院发布《简案快审规则》,从审理期限、立审衔接、卷宗移转、法官阅卷、开庭审理、文书制作、案件报结这“七节点”对案件实行全流程期限管控、责任到人,畅通案件流转衔接,缩短案件审结时间,确保二审民商事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在50天以下;梁溪法院人民法庭固定审理周期,明确要求速裁团队应在收案后3天内发应诉材料,两周后开庭,第三周由法官核对判决书后下判。
提升速裁审理质效。其一,发挥专业化审判对速裁审理的促进作用。对于案件数量大、法律要素少,符合集约化审判的特点的案件,构建速裁类案专业化审判。江阴法院于2023年正式组建道路交通事故调裁中心,以集约专业方式审理道交及相关保险案件,今年2月以来,共受理一审民事案件2563件,结案2177件,平均审理天数54.27天,民事调撤率54.90%,一审服判息诉率95.26%,该类案件的相关指标较以往有明显好转,体现出专业化审判的优势。其二,创新简案审理方式。实行“门诊式”集约开庭,对已完成证据交换的速裁案件,集中庭审,多案联审,提高当庭宣判率;积极适用“要素式”审判,宜兴法院主要参与的全链条要素式审判应用系统获评最高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评选一等奖;无锡中院在速裁部门推广适用二审独任制,二审独任制改革经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其三,简化速裁文书制作。针对速裁案件实施令状式、要素式、表格式等简式裁判文书,实现简案裁判文书“一键生成”。江阴法院提炼生成每一类型案件的要素表,为速裁案件从立案至审理提供统一案件标识、统一审理程序、统一裁判文书格式。其四,推进电子诉讼深度应用。在速裁案件中积极推广电子送达、庭审语音录入、全域在线诉讼、无纸化移送、一键归档等信息化司法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化司法需求。滨湖法院在全市率先建立全域法庭开庭系统全覆盖,共建设配置全域开庭系统法庭30个,2022全年线上开庭4500余次,大量民商事案件通过全域开庭及时完成诉讼程序。其五,加强速裁审判业务交流与指导。无锡中院立案二庭发挥速裁案件审判指导职能,通过发布《廌先锋之声-审判指导》、组织道交业务审判培训、微课堂、利用业务交流群等统一速裁案件法律适用,提高速裁案件裁判质量。
实质化解案件纠纷。其一,推动“判调结合”,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有效融入多元解纷机制,打造“人民调解+速裁审理”的司法紧密型实质解纷模式,实现判调结合、以判促调。宜兴法院的一站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工作方法被推荐申报全国枫桥式工作法首批示范单位;滨湖法院依托金融法庭,大力创建金融案件“五位一体”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打通诉前调解、立案、审理、裁判、执行全链条,被评为全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其二,借力诉前调前移程序性事项,提高纠纷化解实效。通过诉前调阶段完成案件分流、证据交换、司法鉴定等程序性事项,审理法官提前介入指导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工作。新吴法院制定诉前调工作清单,诉前调期间完成厘清管辖争议、完善送达手续、进行诉前证据交换、诉前鉴定等工作,经过诉前调实质审查后,既节省诉讼案件审理时间,也能提高调解成功率。今年1-10月,新吴法院江溪法庭调解成功出具法律文书743件,诉前调撤成功率达到53.35%。其三,推广示范性诉讼,有效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通过适用示范性诉讼、代表人诉讼方式,化解涉及房地产、金融借款、劳动争议等群体纠纷,有效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达到“审理一件,指导一片”的效果。锡山法院面对100多名商业综合体商铺业主起诉开发商要求支付租金,选择7个典型案件立案审判,对其余当事人同步开展的释明引导工作,后根据裁判结果进行同质调解,通过示范诉讼+同步调解的工作机制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其四,开展“诉源治理”,从源头解决矛盾隐患。无锡中院立案二庭针对审理速裁案件过程中发现的车损鉴定问题、房产中介领域问题、保险行业非正常上诉问题等等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协调,近年来发送司法建议、发布类案工作指引、召开行业交流协调会等达50余次,有效解决了类案矛盾隐患,减少诉讼纠纷;新吴法院江溪法庭全力打造“伯渎善治”司法供能工程,探索诉源治理标准化建设,相关做法多次获市委领导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