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
  • 栏 目:
  • 高级搜索
您是第位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张浩:生于改革,长于开放;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1-29 15:54:52 打印 字号: | |

  

无锡国商法庭负责人、四级高级法官

 

作为一名75后,我出生的第二年便迎来了改革开放,中国打开国门,走上世界大舞台。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国际交流持续深入,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大学时期,我选择了国际经济法专业,研究生继续攻读国际法专业,2001年我毕业了,怀揣着对涉外法治建设的梦想进入法院工作。也正是这一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无锡中院成为首批获得涉外商事案件集中管辖权的法院。此后的二十多年间,我一直在涉外商事审判这一相对小众的领域耕耘,面对变化的时代,做不变的坚守者。我深信只要有扎根的恒心与定力,就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硕果飘香。


学以致用,打造精品案例

判决是法官最好的名片,而我想用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司法的公信力走的更远。2004年至今,我先后审理了全省首例适用德国民法典案、首例不予承认和执行国际商会仲裁裁决案、首例部分承认和执行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裁决案,以及无锡首例承认俄罗斯联邦工商会国际商事仲裁院仲裁裁决案、首例认可和执行香港法院判决案。以开拓性的案件审理,彰显无锡涉外商事审判的水平,以及将司法服务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作为。

2012年至2013年,我通过国家法官学院选拔,赴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攻读普通法硕士;2015年,受最高法院邀请,我作为全国中级人民法院唯一代表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亚太司法峰会,这是组织对我莫大的认可和鼓励。普通法的系统学习让我开拓了国际视野、汲取了前沿知识,对英美法系的相关法律适用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涉外商事法官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域外法查明问题一直是涉外审判工作中的难题,而我相信事在人为,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7年所审理的全省首例适用德国民法典案入选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案例研习教材。我清楚地记得,此案原被告都是德国个人,因为双方合同约定的租赁游艺设备在参加中国嘉年华活动时恰巧巡游到了无锡,原告便在无锡申请财产保全并提起设备确权诉讼。

那时的域外法查明途径和网络资源尚不丰富,只有法官自己主动查。我就利用周末到上海、南京的法律书店、高校图书馆,寻找有无德国民法典的相关书籍,同时联系自己大学老师看看有没有相关途径能够获取。经过多渠道努力,终于获得了一本珍贵的《德国民法典》中文译本,这也帮助我较好地适用相关法律并做出了公平的判决,让双方当事人竖起了大拇指。这本《德国民法典》至今还放在我办公室的书架上,成为激励我继续前行、勇攀高峰的力量。

此案的成功审理为我后续在涉外案件中准确适用外国法和国际公约、国际惯例进行裁判注入了强心剂,后来我又相继适用香港公司条例、新加坡公司法、韩国商法、德国民事诉讼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等,裁判了一系列涉外商事案件。2023年审理的株式会社TiTi与天天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曺宇铉股东知情权纠纷案,准确查明韩国法律,依法确认外国公司代表权,入选“江苏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典型案例”。

 

笔耕不辍,护航高质量发展

20003月,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无锡企业“出海”扩张商业版图是趋势所向。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法系冲突、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动用工法律等问题接踵而至。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得枝荣。无锡本地企业想要全面提升海外竞争力,离不开司法力量保驾护航,而涉外商事审判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必须要有捕捉问题的敏锐嗅觉,有回应需求的勇气决心。我带领庭里法官多次实地走访红豆集团、法尔胜集团等本地知名企业,和企业代表开展座谈,了解它们的境外发展模式,对法律问题逐一了解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庭内通力合作所撰写的《关于无锡地区“走出去”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调研报告》,给本地“走出去”企业提供了飞越万水千山的风险提示,获评“2023年度全市优秀政法调研报告”。

针对外国计算机软件权利人起诉本地大中规模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牵涉软件侵权的情况,我主动牵头将近些年来受理的此类案件进行梳理,形成信息简报上报市委。还就上市公司软件侵权案件的主要类型、成因和规制方向进行总结,与同事合作撰写了《关于加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强化合规管理与风险防范》司法建议,该建议向上市公司协会发送后取得良好效果,并获评“全省优秀司法建议”。

 

勇担使命,服务国际化营商环境

去年的428日,是值得我终生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无锡国际商事法庭正式揭牌成立,从事涉外商事审判的我们有了更大平台施展才能,新的使命也督促我们必须有新的作为和担当、更高的视野和格局。

法庭成立后,我们多措并举打造涉外商事纠纷优选地。积极推动成立无锡涉外司法研究中心和国际商事法庭学术委员会,聘任六位在国际贸易、投资、国际争端解决等领域具有精深造诣和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法专家为学术委员会首批专家委员;依托涉外司法研究中心,在宜兴举办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建设研讨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法院、各大高校的百余名专家、法官共同参与活动,就国际商事争端的解决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搭建无锡一站式涉外商事多元解纷平台,邀请市仲裁委、贸促会、台办、外办、侨联、律协等单位共同入驻平台,实现法律咨询、纠纷分流、诉前(中)调解及判后答疑、案例宣讲等功能的“一键直达”;法庭的相关工作经验总结先后被《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报道,作为法庭负责人,我倍感荣光。

“涉外无小事”,涉外商事审判的案件量虽然不大,但却直接关系到我国司法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二十余载的涉外审判实践也让我深切体会,“胸怀国之大者”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在每一个案件中传递中国自信,阐释中国态度。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法治是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目标在前,责任在肩,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在翻滚的时代浪潮中实现自我成长与蜕变。



 


 
责任编辑:中院教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