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
  • 栏 目:
  • 高级搜索
您是第位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建设
种下微光,照见不同的困局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7-04 20:34:48 打印 字号: | |


一个清晨,我在接待室里像往常一样等待着案件当事人,一位老人佝偻着背缓缓走了进来,黝黑的面孔上刻满风霜。他攥着褶皱的传票,声音沙哑:“房子被法院贴了公告,我昨晚在楼道睡了一晚上,肯定没进去,请法院放心。”

六年执行生涯,我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发愣。在我的卷宗里,这原本只是一件普通的银行抵押房产处置案件。被执行人失联,百万贷款逾期未还,我按照法定流程张贴查封公告、拍卖通知书、传票。此前遇到的案例中,有谎称重病不能搬出的被执行人,有百般阻挠拒不执行的家属,我早已习惯了那些场景。可当这位老人宁愿睡在闷热潮湿的楼道,也不愿踏入贴着公告的“家”时,某种固化的印象被打破了

仔细询问后得知,这套房子正是眼前这位被执行人的父亲所购,却被儿子偷偷过户抵押,而后便是儿子挥霍抵押款,无法偿还的故事。我告诉老人,这段时间他可以继续居住,但要在房子拍卖成交后及时搬出。我还递上一份表格,告知他可以按表上的明细准备相应材料,申请租房补贴,以此保障今后的生活。

一个月后,也是那套房屋成交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一封信。望着从信封内掉落出的钥匙,我忽然感到:原来案子和案子不一样,被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也不一样

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每一个案件:腾退房产时,窗台上未收的降压药提醒我说话时应更注重缓和语气;冻结账户时,预留的学费转账记录让我主动协调双方达成分期履行方案;面对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时,一句“家中可有难处”或许能撬动顽石般的固执。

就这样,在千余起案件的锤炼中,我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心诀”,也让办案更为得心应手。

后来遇到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申请执行人成了沉睡在病床上的植物人,而坐在我对面的被执行人——一个染着黄发的00后正暴躁地捶打桌面:“我跑外卖跑烂三辆电瓶车也挣不够赔款!”

他显然已经放弃了自己,拒不申报财产的态度像暴雨前的闷雷。我没有立即采取强制措施,而是让申请执行人的妻子当着他的面讲讲伤者的情况。“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醒来”“为了照顾他已经心力交瘁”……娓娓叙述中,青年也平静了下来。

谁没有困难?如果你还是这个态度,我们将对你采取拘留措施。”我对青年说出了原本一开始就要说的话。然而申请执行人的妻子竟拦住了我:“别毁了他,我年轻时也穷得捡菜叶……”“创业失败,连啃了一个礼拜的馒头”……青年最终签下了分期付款协议,“哪怕跑烂十辆电瓶车,我也会努力挣够赔款。”

从老人蜷缩的身影,到眼含歉意的青年,每一个执行案件的背后,都是一架需要校准的天平——一端是法律威严,另一端是人间烟火。我有些贪心,想要在法律的缝隙中为每一个人播种下希望的微光

 


 
责任编辑:中院教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