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基本案情
引流上粉,客服疯狂建群
一天,15岁的小李正在刷视频打发时间,一个叫“小雪”的账号发出了一张二维码,称只要扫一扫,就可以领取外卖平台红包。领红包这样的好事哪能错过?小李当即扫码,加入了一个QQ群。小李收到的推送消息,是“陈老板”通过小雪这样的“粉商”在各网站、平台发布的“引流”信息,为的是加人入群“上粉”。“红包粉”“蛋仔派对粉”“王者荣耀粉”……陈老板等人精准“狙击”各类人群的喜好,由手下的“客服”建立起一个又一个QQ群。
再有一步就能领到福利
刚一入群,小李就收到了通知:如果想成功领取外卖红包,需要私聊管理员。于是,小李主动添加了群主“雪雪”好友。雪雪告诉小李,美团好评就可以领钱,但是需要小李将微信号授权给商家,并发给小李一个手机号。小李不觉有异,按照“雪雪”的指导将微信绑定的手机号换绑成指定手机号,还按格式修改了微信密码。到了这一步,小李的微信号成了可能被雪雪“钓鱼”成功的“鱼号”。同一时间,雪雪告诉小王要领取王者荣耀皮肤需完成既定任务,告诉小张领取蛋仔派对礼包前要先进行一番操作……而这些,都需要“鱼号”主人换绑微信注册的手机号、更改微信密码。一番话术诱骗,雪雪等“客服”实际控制了不少微信号。
坏消息!微信号被冻结了
然而不久,小李就收到了雪雪告知的坏消息:她的微信号因违规被冻结。雪雪还发来冻结通知的截图,告诫小李,20天内不要登录,最好卸载微信。涉世未深的小李为了找回微信号,一一照做。小李不知道的是,所谓“冻结通知”其实是雪雪P图造假得来的。在这期间,雪雪完全控制了小李的微信号,删除好友、解绑银行卡、关闭所有设置……这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稳住小李,防止小李找回微信号。同一时间,小王、小张等人的微信号也被雪雪“拿下”。这些被选中的“鱼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实名、注册时间三个月以上、账单活跃。
养号贩号,后续细思极恐……
实际控制这些微信账号后,雪雪开始“养号”,即这些账号未被号主找回,能保持一定活跃度,在雪雪手中“存活”10天左右。号码“养成”后,按照微信号的“质量”,“陈老板”以300-50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号商”。从“引流上粉”开始到号码养成,“陈老板”开始“业务”到案发的2个月内,这个5人犯罪团伙就出售非法获利33万元,可见受骗的人不少。而受骗者几乎都是热衷外卖、游戏,社会经验不足的未成年人。案发后,陈某坦言并不关心“号商”的目的。可以想见,“盗号”只是黑灰产业链上的一环,“号商”的下游必然还有其他见不得光的勾当。被盗微信号将被用于何处?这让人细思极恐。
裁判结果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等人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事务、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其中,被告人陈某情节特别严重,同案人员情节严重。鉴于陈某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等情节,最终法院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分别判处陈某等人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至六个月不等,并处相应数额罚金。
法官点评
游戏世界里虽然有无数美好的画面,精美的皮肤可以满足玩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注定是由数字组成的虚拟世界,玩家切勿因一时兴趣而沉溺于游戏之中无法自拔,在游戏世界里遨游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信息的防护,尤其是未成年玩家更要学会在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本案就是犯罪分子利用未成年人对游戏皮肤的喜爱,通过发放免费皮肤小福利引诱未成年人,骗取其微信号售卖给诈骗分子获利。小小的微信号看似没有价值,但却蕴含着用户的个人信息,切勿因贪小利而使自己陷入在数据裸奔中。
(编写人:锡山法院 王万钰、王帅篪)








